洛氏硬度计作为材料硬度检测的核心设备,其校准准确性直接影响测试结果可靠性。以下是涵盖准备、操作、验证三阶段的完整校准流程:
一、前期准备
1. 环境与设备检查:选择温度稳定(18-28℃)、无振动干扰的环境,避免气流扰动影响测量精度;检查硬度计外观完好性,确认压头(金刚石圆锥/钢球)、加载机构、指示装置无松动或磨损。
2. 标准块选型:根据被测材料类型及硬度范围选择经计量认证的标准硬度块,如HRC标尺选用中值(约55HRC)及高、低两端(≥60HRC、≤30HRC)的标准块组合,覆盖仪器量程。
3. 清洁处理:使用无水乙醇擦拭标准块表面及压头尖端,去除油污、氧化层,确保接触面洁净平整。
二、校准实施步骤
1. 初始位置设定:将标准块轻置于工作台,缓慢上升至压头接触标准块表面,此时载荷指示灯应显示为零位,微调升降手柄使指示表盘归零(预压完成)。
2. 加荷与保载:启动自动加载功能施加主试验力,保持规定时间(通常为10-15秒),期间不得触碰设备;观察指示表盘读数变化,记录初始值。
3. 卸荷读数:平稳卸载主试验力后,等待指示表稳定,读取并记录硬度示值;同一标准块重复测试3次,计算平均值作为该点的实测硬度值。
4. 多工况验证:依次更换不同硬度的标准块,重复上述步骤,验证仪器在不同硬度段的线性度;若配备多个压头(如金刚石圆锥、φ1.588mm钢球),需分别校准对应标尺(HRA/B/C)。
三、误差修正与确认
1. 偏差分析:对比各标准块的实测平均值与标称值,计算示值误差(Δ=实测值-标称值);若误差超出允许范围(如±1.0HRC),需排查原因(如压头磨损、杠杆比失调)。
2. 调整校正:通过调节砝码重量、杠杆支点位置或传感器参数修正系统误差;重新测试直至误差达标,必要时更换磨损部件(如压头)。
3. 复校确认:再次用同一块标准块进行全流程测试,确认调整后的重复性和准确性;记录校准数据(包括日期、标准块编号、实测值、调整量),形成校准报告。
四、日常维护要点
每次校准前后需清理工作台及压头,定期检查压头刃口锋利度(金刚石压头锥角偏差≤±0.5°),每年送计量机构进行溯源检定,确保仪器长期处于合格状态。